核心提示
近期,聊城城区内大街小巷贴了不少寻人启事。家庭成员或亲友突然失踪,亲人难免焦急万分。为了寻人,失踪者家属可谓费尽心思,除了到处漫无目的地寻找外,在十字路口张贴小广告、在媒体上刊登寻人启事都是常用的办法。
“市民没有留下任何信息突然失踪,着急也没有用。要用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效率去找人。事情发生了,要冷静面对,尽快采取补救措施,想办法找到人。如何将所造成的危害损失控制在最小是很关键的。”民警表示。那么,应该用何种方式、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寻找失踪的人呢?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寻人样本
发动亲朋张贴启事半月难寻失踪亲人
63岁的赵炳生家住东阿县新城办事处郝庄村。2月21日(农历正月初八)晚上,他外出后再也没有回家。直到现在,家人还在紧张地寻找中。
据其家人介绍,赵炳生外出时穿青色的上衣和裤子,棉衣是草绿色的。他身高1米7多,头发有些花白。在2008年,赵炳生曾患脑血栓,后经治疗没有再犯过病。老人失踪后再无任何消息。
老人失踪后,家人发动了亲朋好友20多人在东阿四处寻找。据其家人讲,他们找遍了东阿的各个村庄及沟河沿岸,始终没有找到人。
后来家人在聊城张贴了近两千份寻人启事,但始终没有音信。
专家支招
打110、贴启事、上网求助三大法宝及时应对
有句话叫“防患于未然”。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吴振林说,在各式各样的寻人案例中,家属首先想到的就是拨打110报警。“如果走失时间不长,直接打110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到最有效的帮助;如果失踪时间较长,可到失踪人员的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报案,失踪地不能确定的,由失踪人员居住地派出所受理。”
据警方介绍,目前多数市民在发现亲人失踪后采取的方法是张贴寻人启事,发动亲友到处寻找,其实,这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家人怀疑失踪者遇害或未成年人失踪,应该首选向警方报案。家里如果有问题学生、患病老人、痴呆或精神病人等情况时,家属应多掌握这些家庭成员的情绪变化。”
据警方介绍,从以往的寻人案例中可得出一些经验。 对于学生离家出走的现象,家长应掌握以下信息:孩子和哪些同学交往,常用的游戏账号及QQ好友等,一旦孩子离家出走,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帮助找到孩子。“对于有智力及精神障碍者,家人可以在其衣兜内缝上家庭联系电话等标记,这样有助于好心人发现后及时通知家属。”
记者获悉,目前还诞生了一些寻亲网站,如110寻人网等网站都很有名。市民也可以选择在寻人贴吧或寻人网站上寻求一些帮助。
受访者建议,寻人依靠的是大家的力量,如果在每个城市建立一个公益性的寻人组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有失踪者家属说,短信群发也不失为寻人的一个好方法。聊城某通信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通信运营商,不提供短信群发业务,但市民可以用手机点对点群发,每次最多只能发100条。
特别提醒
并非所有案子都要立案
“由于警力有限,并非所有的寻人案子都要立案。”吴振林说,凡是符合条件的,派出所根据公安部下发的《公安机关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工作规定(试行)》的要求进行登记。
据悉,按照此规定要求:信息登记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可以登记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可能遭到犯罪行为侵害而下落不明的人员;失踪现场有明显的侵害迹象的;有证人证明失踪人员遭到侵害的;人与机动车一起失踪或携带大量财物失踪的;不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失踪超过48小时的;失踪人员在失踪前与他人有重大矛盾纠纷的;失踪原因不明,失踪时间超过3个月的;其他疑似被侵害的。“如果你有证据证明对方人身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或者说是对方可能会受到侵害。那么你随时都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个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吴振林表示,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涉案理由,缺乏立案的依据,一般公安机关不会立案,报案后只会给予公民必要的协助。
吴振林说,经过调查寻找,刑侦部门认为属于本规定所称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的,才能填写《疑似被侵害失踪员信息登记/撤销表》。
原因多样
陷入传销组织者居多
记者在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通过查看全国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系统了解到,因对家长管理产生抵触情绪而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居多),近期发案6起,占总失踪人员的26%;因夫妻之间闹矛盾离家出走的,占12%;因受骗去外地参加传销组织与其家人失去联系的(中青年居多),占32%;患某类疾病而临时走失的,占20%,这类失踪人群以老年人居多(因为精神失常走失的,本报也曾经报道过不少类似案例);春节前后因饮酒过量而产生意识障碍一时找不到家或出现意外的,占10%,如前段时间发生的杨涛事件。
记者通过走访城区的派出所调查了解到,春节前有段时间警方接连接到学生频繁出走的报警。究其原因,多是受到网友的邀请,再加上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不辞而别。
如今,学生的思维和心态已非同往年,手机、网络的普及使一些学生不可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外面的世界吸引着他们的心,一旦家长和老师的期盼变成压力,稍加指责后,他们就很可能选择出走。
因此,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刘伟 杨博
相关链接
寻亲网站来帮忙
◆110寻人网(http://www.110xr.com)
该网站坚持开展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弃婴、福利院现有孤儿寻亲;军烈属寻亲启事;公安、民政等部门寻人、认尸启事;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及信息发布(以上须出具相关证明)。提供留言簿,发布文字寻人信息,都是免费发布。 (刘伟 杨博 整理)
报道原文网址:http://www.lcxw.cn/news/liaocheng/shehui/20100312/3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