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俊在寻儿路上
历经10月:2月24日,儿子不辞而别,他换了工作,开始漫漫寻子路
走遍成都:他走路去五块石、龙潭寺、石板滩……这些地方他以前甚至没听说过
■28年前,他奔走在古蔺的大山
救回儿子一命
这十个月来的每日奔走,并不是陈其俊第一次为了儿子奔走。
1984年正月初五夜里9点,半岁的陈安银发起了高烧。陈其俊和妻子罗朝芬连夜赶了5里山路,找村医开药。正月初七,儿子身上烫得像炭火,还不断扯风(抽搐)。夜里8点多,两口子在山里走了20多里找到当时区医院的医生。医生无能为力,介绍了陈医生。他们又步行20多里,赶到水洛乡,凌晨快3点,敲开了陈医生的家门。陈医生也无能为力,建议赶紧送往古蔺县人民医院。
又走了10多里,夫妻俩终于从水洛乡赶到了相邻的两河乡。此时,天色已经微亮,他们幸运地坐上了第一班开往县城的班车,并在初八中午11点将儿子送到了古蔺县人民医院。检查结果也很快出来,儿子陈安银患上了乙型脑膜炎。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半岁的陈安银幸运地活下来了。
整个治疗花了陈家三千多元钱,全部是陈其俊四处借来的。他回忆,两个月里,他前后十多次回乡里借钱,从古蔺县城到他所在的护家乡,50多里路,他没有一次舍得坐车,全部是走路来回。他没有想到,这一场高烧,将彻底改变儿子的命运。
■18年后,他奔走在聋哑学校
为儿子争取上学机会
令陈其俊伤心欲绝的是:这场病,让儿子彻底成了聋哑人。
从儿子7岁那年开始,几乎每一年的9月,陈其俊都要带儿子去乡小学,但也一次次被拒,因为没有聋哑学校。
2001年,古蔺县第一所聋哑学校成立。四处奔走,想尽办法,他终于让18岁的儿子坐进了课堂。
学了5年之后,陈安银毕业了。在泸州市台办的帮助下,他被介绍到崇州(微博)一家奶牛场,做挤奶和养牛的工作,最早一月工资300元,后来涨到500元。
2008年,觉得儿子工作太辛苦,陈其俊把儿子带回了古蔺。但儿子一直还想再离家打工。
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一辈子没有外出打过工的陈其俊最后决定,自己和儿子一起出来打工,好歹对儿子有个照应。但他没有想到,外出不到2年之后,年近六旬的他,会为了儿子再一次在异乡奔走。
■10个月来,他奔走在成都的街巷
想要找回出走的儿子
带儿子外出打工,被陈其俊自认为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去年2月,在亲戚介绍下,陈其俊和儿子来到城东某小区,陈其俊做保安,儿子做保洁。陈其俊说,儿子非常喜欢这份工作。但到了今年2月,为了每个月多出的200多元工资,陈其俊带着儿子,来到了龙泉驿区西河镇的一家沥青厂,依然是他做保安,儿子做保洁。
但只做了几天,儿子就告诉他,因为与工友的一些矛盾,自己不想做了。陈其俊没有往心里去,想着儿子可能还有点不适应。直到2月24日,没有带走任何东西,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陈安银一个人离开了工厂。
也就是从这天起,陈其俊踏上了漫漫寻子长路。他从当保安换成了做保洁,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10点左右就抢着时间做完一天的活。然后,他就举着一个40厘米见方的寻人启事牌子,提上一叠打印的寻人启事,出门寻找儿子。沥青厂的一名门卫告诉记者,十个月来,除了下大雨,陈其俊几乎每天如此。
此前,经人介绍,陈其俊也想过其他办法,他去派出所报了案,也打过各种热线,还花720元在报纸上登过极小的一则寻人启事,但均无回音。扛着牌子找儿子,是他能想到的最后的办法。
因为听说儿子在五桂桥一带出现过,陈其俊把五桂桥车站周边作为重点寻找的范围。因为多次到来,五桂桥车站大多数商家都认识他。对于这些消息提供者,陈其俊每听完一条,都会微微弯腰,充满感激:“谢谢你们。”
其实,这些芜杂的信息,对陈其俊来说,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很多人的线索都只是他们的模糊印象,并不确切,但我又一条都不敢漏,都要去核实。”因此,虽然是以五桂桥为重点,但事实上,这十个月来,陈其俊已走遍成都。很多地方,他以前甚至没有听说过。
下午6点,一无所获的陈其俊回到厂里。吃过饭,他端来一盆热水,脱下那双从夏天穿到冬天的白胶鞋,开始泡脚。连日的奔走,双脚脚底磨出的水泡破了又长,长了又破,留下几块明显的疤痕。泡完脚,他坐在床边,拿出儿子的一本画画本,上面有陈安银画的各种人物和动物,笔法稚拙,充满童趣。陈其俊一页页地翻过,低头叹息,又喃喃自语:“早晓得这样……我真的不该带他出来。”
60岁的妻子罗朝芬还一直在等着陈其俊带回儿子的消息。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陈其俊心情复杂:“去年春节后,两爷子一起出来,今年春节,我孤孤单单一个人,咋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