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7月02日 01:33 北京科技报 -文/本报记者 姜莹莹
全球孔子后裔聚焦DNA鉴定认祖 近日,中国年轻的基因专家邓亚军向媒体透露,她愿意建立一个孔子后裔DNA分析数据库,以帮助孔姓后人实现寻根问祖的愿望,消息一出受到强烈关注。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孔子后裔遍及中国及海外,将近300万人。这个数据库一旦建立,孔子后人的分支和血脉是否都能找到清晰的科学依据?DNA技术证明血缘的准确度究竟有多高?记者采访了邓亚军。
收集孔子后裔DNA设想源自一些孔姓人士对自己身份的不确定,以及成吉思汗洋后裔的疑似发现
《北京晨报》记者李岚峰是第一个报道此事的记者。报道的初衷源自他在孔子宗亲网上一次无意间的浏览。李岚峰在该网站的论坛里看到一些帖子,发现很多孔姓人士不能确定自己是否为孔子后裔。这些留帖的人士多数觉得时间久远了,也没有家谱和一些能够证明自己是孔子后裔的证据,但是自己又留有孔姓。并且,有的留言还透露从爷爷或者父亲那听到过自己与孔子有关系。
看到有这么多想
寻亲的帖子,李岚峰当时并没有在意,直到后来看到一则消息,激发了他穿越时空的灵感。英国“牛津祖先”公司通过DNA“寻根”对比测试发现,现年美国教授汤姆·鲁宾逊的Y染色体与成吉思汗的“精确匹配”,因而确定鲁宾逊为成吉思汗迄今为止第一位在欧美发现的男性后人(确切结论详见本报06版)。这一新闻突然让李岚峰联想论坛上各种寻亲的呼声,既然DNA技术能够鉴定出成吉思汗的后裔,那么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鉴定出孔子的后裔呢?
DNA中的遗传标记能够认定自己“老祖宗”是谁 李岚峰开始着手联系有关专家了解这种想法的可行性。他从中科院遗传研究所专家那里得知,人体细胞当中的DNA不但能决定眼珠和皮肤的颜色,而且还留下许多
我们祖先的信息。一个孩子的基因当中包含着父亲和母亲双方的遗传信息,但其中只有两个部分保存着相对纯粹的父系或者母系遗传信息:Y染色体(由父亲传给儿子),线粒体DNA(由母亲传给儿女),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拥有相同Y染色体的男性必定源自同一祖先。在进化中,Y染色体上发生的突变会保留下来,而且会传递到男性后代。这些信息是该家族的一种宗族标记,找到这些遗传标记,不仅可以得到自己父系或母系的相关资料,而且还可以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谁。
此后,四川DNA亲子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李岚峰,DNA检测手法很简单,只要从口腔壁上刮下一些细胞,利用专业仪器进行分析,就可检测出基因中的一些独特遗传标记,你所属宗族和种族的相关信息就被明晰了。
然而,只有找到足够的样本才能进行DNA比对,如何获得孔子的DNA样本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就在李岚峰一筹莫展的时候,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首席科学家邓亚军找到了他,并提出愿意帮助孔子后裔建立一个DNA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必须依赖孔子嫡系后裔的DNA信息,目前工作就绪,只差“一根头发”
邓亚军说,要建立DNA分析数据库,首先要找至少5到10个孔子嫡系后裔,对他们的DNA进行分析并保存。数据库最好保存有包括现存的每一代中至少一位孔子后裔的DNA数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能够使数据更加准确。只要抽取一些常规样本通过对Y染色体的比对,就能确定是否是孔子的后裔。
邓亚军告诉记者,验证一次DNA的过程“十分简单”。被检测者只需提供一些含人体细胞的组织即可,如血液、口腔试子(口腔细胞)等,“甚至可以是随手拔下来的一根头发”。接下来,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可以在一天之内读出受测者的遗传信息。
按照邓亚军的设想,如果可以顺利建立这个数据库,孔子后人认祖将会非常简单。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司法物证鉴定中心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为孔子后人“验DNA认祖”,眼前,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只需找到孔子嫡系后人了。
专家质疑DNA技术寻祖问亲 文/本报记者 孙燕燕
建立孔子后裔DNA数据库是否就能解决孔子后裔的身份问题呢?只要拔根头发或者刮取一些口腔细胞进行比对,那些没有家谱、没有辈分,也不知道自己代次的孔子后人就有望能轻而易举地验明正身吗?针对这一问题记者请教了相关的遗传学专家和基因专家,相对于目前社会对于DNA认祖的热衷,他们却对此予以质疑。
质疑一:同一姓氏就一定有血缘关系吗? 袁义达是中科院遗传与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一直从事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袁义达告诉记者,中国人的姓氏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生物学遗传标记,中国有4000多个姓氏,历史上大部分
时期是父系社会,中国人又基本上都随父姓。这个规律从遗传学角度上看很有意义,因为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Y染色体是决定男性性别特征的一组数据信息。Y染色体由父亲传给儿子,再由儿子传给孙子,以此类推,就像姓氏一样代代相传了下去。所以,在理论上具有同一姓氏的人群,拥有的Y染色体很可能是一致的,在他们的Y染色体里也有相同的DNA数据信息,由此判定他们很有可能有同一个祖先。但是利用DNA技术寻根认祖是值得商榷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
袁义达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由此李姓才逐渐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姓氏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同一姓氏的人之间并不一定都有血缘关系。
质疑二:究竟谁是孔子真正的后裔? 通过研究中国的一些大姓,袁义达发现姓氏分布体现了中国历史人口迁移的脉络和人类遗传物质在人群中的分化过程,就拿人数最多的汉族来说,随着历史上一些大家族的迁徙和转移,慢慢的经过和当地人的融合,汉族南北之间产生了遗传结构上的差异,并且是以我国南方的武夷山和南岭为界。南北两地的汉族血缘甚至比南北两地的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差距还要大。
孔子嫡系后裔世居曲阜,南宋时期,异族入侵,孔姓后裔中的一支随着当时的国家政权向南转移,慢慢繁衍形成了南孔,并被封为衍圣公。金人占据开封、统一北方以后,在曲阜又设立了一个衍圣公。这个衍圣公是配合金人政权的。以后,金人被忽必烈打败,蒙古大军占领开封,也设了个衍圣公,这样,中国就出现了三个衍圣公。三个衍圣公,两个是依附于金人和蒙古人的。到了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以后衍圣公由孔氏北宗受封并延续下去,另外两个衍圣公被废。南宗从此变成了平民,失去特权的享受,一直到了明代以后才复爵。
随着历史发展,孔子嫡系子孙延续了两条发展线路。曲阜是孔子的故乡,但南孔的所在地衢州,也是孔子嫡系后裔的圣地。因此南孔和北孔究竟谁是孔子的真正后裔,也是孔姓家族包括其他人在内一直在争论的事情。
质疑三:多少份孔子准后裔的DNA样本能建立样本数据库? 目前要想通过DNA检测技术证明自己是否是孔子的后裔,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都是通过比对已经获得确认的孔子准后裔的Y染色体样本,如果同祖,Y染色体应该一模一样。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染色体所携带的数据信息可能会在代代相传中随着环境而稍有改变,后辈血液中包含祖先的遗传物质会随着辈分越往后而越来越少,通常情况下是2的X次方分之1,X代表辈分,也就是说如果是第3代,那么血液中的遗传物质就是祖先的1/8,第4代就是1/16,以此类推。
如果在家谱没有完全整理清楚,不能分辨是不是同一家族中的某一支的后人的情况下,通过比对同姓人的遗传信息上的共性来判断是否为XX人的真正后裔是不科学的,收集多少份这样同姓人的DNA比对样本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科学规律?也就是说,如果要建立孔子后裔DNA数据库,需要多少份孔子准后裔的DNA样本呢?认祖这样的事情更适合文化上的追根溯源,要从生物学上认祖只会造成更大的分歧。
建立姓氏数据库需4万个样本 顾建新
上海复旦大学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顾建新教授同样对于DNA技术认祖的事情充满了质疑,顾建新认为,通过比对现在虽然是同一姓氏的人,但实际上很有可能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的基因来确定
自己的祖先,这样盲目的比对很难产生令人信服的结果,科学是需要严谨再严谨的。
今年初,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专家开展了一项根据嫌疑犯的DNA样本来预测其姓氏的研究,从而帮助警察侦破刑事案件。这项研究中的DNA预测姓氏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同姓男
人之间遗传基因的相似性,将男性Y染色体与数据库中某一姓氏的Y染色体做比对,进而预测嫌疑犯的姓氏。但是英国专家称,该技术的使用需要建立至少4万个姓氏和与其相对应的Y染色体信息数据库。他们的实验征集了150对英国同姓男子,对他们的Y染色体进行比对后结果显示仅有不到1/4的人具有较为相近的共同祖先。并且,由于女性只有X染色体而没有Y染色体,而男性则分别带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所以最好是对男性进行测试,而如果是女性的话准确率将会大大的降低。
相关链接 印尼海啸和彭加木事件中的DNA 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暴发了大海啸,十几万人遇难。12月30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邓亚军率领中国首支DNA援助组奔赴泰国。
在一片质疑声中,援助组抢在英国、韩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之前完成了首次检测任务。检测结果成功率达到84.7%,远远高于当时50%的国际水平。不到一年时间,邓亚军再次成为焦点,新疆发现疑似彭加木干尸。包括邓亚军在内的中科院专家小组亲赴敦煌检测干尸,并带回了股骨(大腿骨)、毛发和一些比较变质的皮肤组织等样本。在对尸体样本的全面检测后,邓亚军公布表示,所有检测结果都无法排除他是彭加木的可能性,只要彭加木亲属尽快出面,就能完成鉴定的最关键一环。 -文/本报记者 姜莹莹
相关疑问 DNA认亲准吗? 邓亚军介绍,同祖的Y染色体应该是一模一样的。拥有相同Y染色体的男性必定源自同一祖先。她说:“DNA认亲从技术上看没有任何问题,但不排除出现突变的可能,只要有许多数据进行比对,准确率会更高。如果在检查中发现突变,可以选择其他的常染色体进行鉴定。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突变也会被保留下来,而且会传递给男性后代。”
孔子后裔回应
DNA鉴定对家谱修订意义不大 如果DNA数据库真的能够建成,那么是不是所有与孔子Y染色体一致的孔姓人士就能入谱呢?
记者随即找到了山东省金南市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续谱办公室主任孔德宏,他在电话里说,他们目前并没有考虑用这种方法来完善续谱工作。
孔德宏认为,虽然DNA能够检测被测者孔子后人身份,但并不知道他的祖爷爷、爷爷、爸爸的名字,不能分清他究竟是哪一个分支、哪一代后人,因此也没有办法入谱。
据孔德宏的介绍,目前他们主要是根据1937年的《民国谱》和一些孔子后裔提供的自家的分支族谱,或者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和一些碑文来寻找线索。他认为,孔氏家谱重要的是一个传承关系,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祖先究竟在哪里,是没有办法入谱的,因此DNA鉴定是否能让孔子后裔进孔氏家谱,意义不大。
编辑手记 洞悉人生的孔子也有解不开的疙瘩。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传说那就是对自己出身缺憾的一种委婉表达。孔子是野合而生。野合,就是野外结合。成分不纯,一直是老人家的一块心病。假如春秋年间就有了DNA鉴定,想必孔子也要去验明正身“朝闻DNA亲子鉴定,夕死可矣。”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首次证明DNA才是人类遗传密码的命门,谁又料到,短短50年,DNA不再是生命科学的一个专用词,随着DNA甄别技术的成熟,它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 病毒基因分析、亲子鉴定、DNA刑侦破案、遗传研究、彭加木干尸检测、海难辨骨,再到通过DNA鉴定寻根问祖的“孔子后裔热”、“成吉思汗后裔热”,一时间,何处不飞DNA。
DNA仅由四个不同的核甘酸组成,却折射斑斓的人生百态。据说孔子后裔多达300万,以DNA亲子鉴定的时价每人最低800元计算,将是一笔庞大的金额。现代社会流动人口增多,非婚生子比例也大幅提高,基于中国的人口基数,这个数据也非常之庞大。远的不说,单是那些疑虑重重的丈夫,以骨血意识为名进行的验“种”行为,正在引爆亲子鉴定市场,同样“钱景”诱人。
因此有人发问: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科技的滥用?科技的进步,原本是让我们对自身的奥秘越来越了解,让我们活得更加通透。但面对诸如伦理,情感这些非技术因素,它显然无能为力,甚至背上了更多的苦恼。以亲子鉴定为例,DNA鉴定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介入婚姻,意味着婚姻双方的极度不信任。这样的结局,又有什么乐趣可言?
或许,一报还一报,也是造物主的神奇能力的一种。